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朗溪镇河西村:“玉耳轮作”模式激活强村富民新动能

  • 字体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仲夏已至,万事可期。走进河西村团结河坝种植基地,一排排玉米植株整齐挺立,饱满的玉米棒裹着翠绿的外衣,在阳光下焕发勃勃生机。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手持镰刀、肩挎竹篓,熟练地掰下玉米,将一筐筐丰收的果实搬运装车,一幅“田间采收忙,丰收喜洋洋”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玉耳轮作”模式的重要一环,这片鲜食玉米承载着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也见证着河西村探索土地高效利用的创新实践。

“我每天在基地务工能挣80元,家里3亩地流转出去,每年还有2500元租金,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田凤笑着说。

“每天早上7点开工,整地、管护、采收等农活需要大量人手,不少村民都来基地务工。”河西村生态智慧农场负责人陈艳介绍。今年,河西村充分利用黑木耳种植间隙期,规模化发展种植玉米200余亩,预计亩产可达150公斤,亩均增收超3000元,带动就业7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60万余元,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以前村里的农机设备闲置在仓库,用的时候找不到,不用的时候占地方。现在通过村集体统筹,把这些设备纳入‘三资’管理,按需调配到玉米和黑木耳种植中,省了不少事!”河西村生态智慧农场负责人陈艳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河西村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资源盘活利用上,整合黑木耳种植间隙期闲置土地,规模化种植鲜食玉米,变“沉睡资源”为“增收资产”;资金统筹方面,集中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农技培训及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产业发展关键处;资产管理中,将闲置农机设备统一登记维护,按需调配至生产环节,同时建立劳动力信息库精准用工,提高设备与人力使用效率。

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河西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玉耳轮作”模式注入强劲动能,持续释放强村富民新活力。

玉耳轮作”模式的成功实践,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通过统筹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2万元。同时,村集体将部分收益反哺产业发展,硬化产业道路,新建6座灌溉蓄水池,并配套建立常态化水管网维护机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水管进行全面检修、清淤作业,解决农田灌溉难题,为“玉耳轮作”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后续升级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后续还将利用产业收益,探索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玉耳轮作”成为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引擎。”村党支部书记杨勇军说道。

下一步,朗溪镇将锚定“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坝上片区的农业资源和交通优势,采取“村集体经济+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优化种植模式与管理经验,推动“玉耳轮作”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信息
政务微信 微印江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