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规模化经营已60多年,茶园面积全县最大的是地理标志产品——梵净山翠峰茶源产地及核心产区;2022年被评为“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蒋家坝村,山上茶园让人心旷神怡,地里刚翻出土的一堆堆红薯把丰收的喜悦具象化。近年来,洋溪镇贯彻落实“强村富民”三年行动部署要求,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和红薯等产业。
茶园故事出新篇
蒋家坝村位于洋溪镇北部,距杭瑞高速梵净山西收费站15公里。上世纪五十年代,蒋家坝国营农场建立,随后开始发展茶产业。1987年在农业农村部帮扶下,农场开垦茶园1000多亩,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梵净山翠峰茶。1990年国营农场改制为贵州省印江梵净山茶场。所产梵净山翠峰茶,1995年10月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第二届中茶杯一等奖。蒋家坝的茶叶一举成名。为激发茶园底蕴,提升茶产业效益,近年来,蒋家坝坚持“种管加销”一体化发展。
——补植补造扩面积。蒋家坝村在稳定原有老茶园的基础上,对缺窝断行茶园、闲置撂荒地块进行茶园补植补造,不断扩大茶园面积,成片成带发展茶产业。目前全村建成茶叶5000余亩,其中梵净山茶场国有茶园860亩、洋溪镇茶场镇集体茶园310亩、蒋家坝村集体茶园1200亩、群众自有茶园2630亩。
——精耕细作提质量。为提升茶叶鲜叶品质,蒋家坝村茶园坚持测土配方,按需施菜油枯、茶叶专用肥等肥料。组建两支专业茶园管护队伍,坚持统一标准、专业管护。引进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改建厂房、配备生产设备、规范管理。坚持标准采摘、规范茶青收购市场,切实提高群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2022年蒋家坝茶企发放劳务费500多万元,有效带动周边6个村群众增收。
——红绿并进丰产品。蒋家坝村现有梵净山茶场、洋溪镇茶场、梵绿茶叶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在不断巩固梵净山翠峰茶金字招牌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了以翠峰茶为主,毛峰、红茶、白茶并进的产品体系。梵净山茶场生产的红茶,2022年直供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杏林山庄酒店,获得“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的好评。2022年,蒋家坝村茶叶总产值1300多万元。
——产销结合增效益。以销定产拓展销售市场,清明前全力生产翠峰茶,切实提高企业和茶农收益;夏季全力生产毛峰茶和红茶,满足消费者“口粮茶”需求;秋季负荷生产绿毛茶,为出口型企业提供优质产品。还在深圳、贵阳、铜仁等地开设销售专柜,在印江县城开设专卖店开拓销售渠道。
盘活土地种红薯
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部分家庭劳动力短缺,蒋家坝村大量土地因而闲置、撂荒。2013年冬天,刚从广州跑完运输回村准备过年的刘勇,看到曾经肥沃的土地上满是高高的杂草,觉得甚为可惜。刘勇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利用在外跑运输的机会,多次到广州、成都、重庆、长沙、贵阳等地考察学习,最终找到了适合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红薯。刘勇果断卖掉跑运输的车辆,再加上多年来的积蓄,在村里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红薯。注册“贵州铜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办红薯粉加工厂。经过精心管理,50亩土地产出25万斤红薯。他把红薯加工成红薯粉,远销广州、重庆以及贵阳等地,获得红薯产业第一桶金。2015年,刘勇以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管护并签订回收合同的方式,动员群众种植红薯,近100农户跟着他开始干。现如今,在“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下,已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红薯800亩。贵州铜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薯粉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产品远销省内外,切实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强村富民有模式
蒋家坝村茶产业、红薯产业迅速发展,强劲动力来源于村集体团结同心。
——组织共建,强发展主体。蒋家坝村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洋溪镇蒋家坝村综合开发合作社,村“两委”以集体资产、资源为依托,领办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村级管理职能与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牢牢压实强村富民责任。
——决策共商,谋发展项目。按照“发挥优势、因村制宜、形式多样、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由村“两委”围绕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利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将本村大学生、技术能人和村民组织起来,协商产业发展、投资方向、股权占比和利益分配,广泛积纳“金点良策”,找准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强村富民。
——优势共扬,增发展合力。村“两委”充分发挥组织、政策、资源等要素优势,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汇聚合力。组织开展实用性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群众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今年以来,共开展培训3期,培训200人次。积极引导群众主动申报产业项目,采取帮助吸纳资金进入合作社、扩宽合作社销售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做好人力支撑、土地流转、市场拓展等服务,不断汇聚村级发展合力。
——全民共股,激发展动能。蒋家坝村综合开发合作社通过政府投入和村干部示范带动,组织引导农户采取土地租金折价入股或现金入股方式参与,实现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
——社会共治,稳发展环境。建立积分激励管理机制,制定《村民积分制管理办法》,以每户100分为基础,实行村民道德行为18项加分和4项扣分管理,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约束滥办酒席、不孝敬父母等不文明行为,将积分作为村集体产业效益分红的重要依据,有效减少邻里矛盾纠纷发生率,乡邻关系更加和谐友爱。
——成果共享,显发展初心。在“村社合一”框架下,将合作社产业发展项目延伸到困难户,探索创建“721”(集体收益的70%全村分红,20%村集体公共事业,10%滚动发展资金)分红模式,实现精准对接,多方共享收入。蒋家坝村立足自身生态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做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带动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鼓起致富口袋,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