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领导之窗 领导日志 领导讲话 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考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规划计划 人事信息 统计信息 应急管理 社会公益 政府常务会议 行政执法 政府公报 提案议案 新闻发布会 重大决策预公开 行政事业性收费 重大政策转载 财政预决算 政府采购 社会救助
税收管理 稳岗就业 财政资金直达基层 疫情防控 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公共资源配置 农机购置补贴 重大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 食品药品安全 行政复议公开 乡村振兴 教育信息 涉农补贴 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 督查督办 水利建设 科技创新 工业发展 民营经济 民族宗教 自然资源 农业农村 退役军人事务 灾害救援 审计结果 户籍管理 林业管理 生态移民 机关事务管理 社会安全 医疗保障 人民防空 文化旅游 社会事务 市场监管 义务教育 养老服务 双随机一公开
又到稻谷丰收季,在印江自治县罗场乡岭峰村稻田养鱼基地里,和风吹来,稻浪起伏,谷香阵阵,机器轰鸣,农户们正在收稻谷、捉稻花鱼,一年的双丰收让农户们笑开了怀。
近年来,罗场乡岭峰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土地连片、水资源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发展稻田养鱼300亩,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9岁的田茂亮是岭峰村三花山组的村民,之前一直在广州务工,村里发展稻田养鱼后,他就在基地做管理。眼下正是收获季节,他每天忙着用收割机收割稻谷、用竹篓捉稻花鱼。
“我一年四季都在基地管理,每个月3000块钱工资,从整田、插秧、放鱼苗一直到收割。这几天正在收谷子,我们采取机器收割,每天可以收割1万斤左右,稻谷收后就开始卖稻花鱼。”田茂亮说。
据了解,这种“稻鱼共生”的立体生态循环系统,水稻为鱼提供稻花和有机物质进食,而鱼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肥料,不但降低了种养成本,而且绿色有机,产出的有机稻米和稻花鱼品质更高,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我们村处于梵净山腹地,水资源好水质也好,适合稻谷生长。我们村目前在这一片种植了300亩稻田养鱼。稻谷预计能够生产18万斤,鱼产量大概在1万斤左右,有70多万的产值。”罗场乡岭峰村党支部书记廖佳鹏高兴地和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主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5565号-1
电子邮件:yjxxzhx@126.com 电话:0856-6222991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6250005 公安机关备案号:52062502001002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建议使用1280 x 720以上分辨率IE9.0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