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网上服务 » 公共服务 » 社会保障 » 社会救助

贵州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

  • 字体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虽已入冬,在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各村仍是一片朝气蓬勃,这幅美丽乡村画卷的背后,凝聚着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同学眼中的良师益友;他们是村民口中的好书记、好干部;他们用自己的劳心换来群众的舒心,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群众的增收,他们就是贵州师范学院选派的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村民胡胜珍正在将手工红薯粉装袋

  12月22日,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驻村第一书记朱昌来来到村民胡胜珍家,“今天再来拿20斤红薯粉,我带去贵阳。”“要得,我现在就把苕粉拿来装起,谢谢你们!”胡胜珍告诉我们这是朱书记第三次帮她的手工红薯粉拿去贵阳卖,已经卖了65斤,“今年量多,按照平时我背去街上卖很不好卖,很感谢他们今年帮我卖红薯粉。”胡胜珍高兴地说。
  川岩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柑橘、红香柚以及村民制作的农特产品,但是对于这种家庭式的生产,产品销售成为难题。

▲吴明冬正在帮助村民搬运李子去贵州师范学院校内售卖

  “发现这个问题,我们积极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策划“印江好物·贵在自然印货出山公益助农销售活动,将村民的农特产品运送到贵州师范学院校内售卖。”朱昌来说。
  据了解,朱昌来和帮扶干部、村支两委先后为川岩村销售柑橘15000余斤,柚子300斤,农家手工红苕粉340余斤,印江珍珠小花生700余斤,农家土蜂蜜64斤,小河溪放养土鸭蛋950个,地萝卜300余斤,土鸡蛋300个……总价值48625元,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谈及为村民所做的事朱昌来说:“我们想法很简单,能卖出去一点是一点,能增收一分就是一分。”

贵州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在学校售卖印江农特产品

  而在离川岩村不远处的大尧村,夜幕降临时,寒冷的天气依然挡不住村民跳广场舞的心。有的在自家门前、有的约上邻居在坝子里跳起了广场舞。
  要走进群众心里,先要走进他们家中。到村工作后,第一书记吴明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支两委一起入户调研,对大尧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通过走访和调研发现,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大部分村民都想在晚饭后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但在大尧村由于缺乏组织缺乏教练,这项活动大家只能望而却步。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张萍给村民做健身操公益培训

      吴明冬是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专业的副教授。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组织村民跳广场舞,邀请了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张萍老师来给村民做健身操公益培训,同时采购投影仪让村民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跟着投影播放的视频跳起来。
  随着《今夜舞起来》音乐响起,男女老少,有略显笨拙的动作和跳错时的害羞一笑,也有饱满的神情、灵动的舞步,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尽显欢乐,生动展示了大尧村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50多岁的杨福芝眼里堆满了笑意和兴奋劲儿,在接受采访时,尽管不在队伍中,她的双腿还是意犹未尽地跟着音乐打着拍子。“我们很感谢有老师来教我们跳舞,虽然我们学得慢,但是老师很耐心,我们也学得很开心。”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张萍给村民做健身操公益培训

  “我们小时候吃不饱,饿着肚子长大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们老百姓还可以来跳舞,确实是国家越来越好,才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来自大尧村阳湾组的田文刚激动地说。
  让上了年纪的人老有所事,使年轻的人闲有所趣,这样自娱性与社会性完美兼顾的健身活动注定会成为大尧村夜晚最美的烟火。
  “虽然驻村帮扶不到一年,但和村民的交流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接下来,我将一如既往做好帮扶工作,利用专业所长,主要开展教育服务,为印江教育贡献力量。”吴明冬计划着新一年的工作方向。

▲吴明冬(右一)入户与村民谈心谈话

贵州师范学院派驻印江峨岭街道南湖安置点的驻村队员郑维远,在半年多的驻村工作中同样收获满满。
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中洲社区南湖安置点有脱贫户576户2915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
郑维远和社区干部一道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同时对小区逐一摸排,开展卫生整治等活动,沉下身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郑维远(右二)入户向群众宣传落实相关政策

今年47岁的代婵是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和哥嫂一起居住,得知她的情况后,郑维远和社区干部常常去看望她,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宣传政策,确保代婵的实际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我现在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也深知要经常走访群众,拉近与群众的关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力所能及的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郑维远告诉记者他的驻村感悟。
郑维远协助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与县团委志愿者入户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并在周末开展课后辅导班、兴趣爱好培训班,至目前已有30余名学生每周都参与;与社区干部及时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将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确保安置点和谐稳定。
“新年新开始,在新的一年我将更加积极的和社区干部一道抓后续扶持工作,努力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郑维远在工作计划中写下了新年愿望。
在驻村工作大半年时间里,他们背井离乡,顾不上家中妻儿老小,却包揽了群众家中大小事,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他们抓组织、强队伍,抓好党员日常管理,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他们抓民生、强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落实“3+1”保障措施,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年度核查,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资金支持,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他们说,能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是荣幸,更是责任。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信息
政务微信 微印江 政务微博